|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大冶玉连环

大冶玉连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玉连环,战国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大冶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qqid7059382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661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2009年6月1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鄂州市文体局以类型曲艺编号V-18 申报的玉连环获得批准,正式成为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普通百姓的意识中,这项发源于古代大冶、流行于鄂东南的古老曲艺项目大冶玉连环从此就得改名为鄂州玉连环了。
  这样的结果让人多少有点沮丧。
  大冶玉连环流传已有数百年。就是挖掘、整理也有近四十年的历史。记得早在1974年,黄石歌舞团演员龙凤英、龙长江代表黄石进京参加全国曲艺比赛,他们表演的就是由查代文、王全豫等作词,黄小华谱曲的大冶玉连环《顶逆风》。那次演出,大冶玉连环独特的表演方式加上龙凤英、龙长江两人绘声绘色的表演,使《顶逆风》一下子成了比赛的亮点。比赛结束,当时在中央主管文艺宣传工作的江青还专门接见了“二龙”并详细了解了大冶玉连环的一些情况。
  可惜的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冶玉连环并没有抓住这次非常有利的机遇,将大冶玉连环向外向更高的层次推广,仍然停留在县内普及、传播的低水平文化复制上。
  作为一种乡土曲艺形式,大冶玉连环虽然在本地颇受民众的喜爱欢迎,在每一次的地方性演出中屡屡夺魁,但它由于缺乏与更多不同地域的曲艺形式、不同文化形式的碰撞、交流、融合,始终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大冶玉连环更大的不幸还在后头。
  1985年,当年挖掘、整理大冶玉连环,并将过去那种纯音乐形式的大冶玉连环成功改编成“音乐说唱表演”形式的金牛文化站站长邱发强调到了鄂州市文化馆,大冶玉连环就随着他的调离逐步衰弱。相反,鄂州版的玉连环开始暂露头角。
  就这样,20年过去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里只有鄂州玉连环,没有大冶玉连环的身影。
  玉连环到底是一种什么曲艺?它到底产于何地?
  据《战国策》记载,两千多年前,玉连环是一种益智玩具,旧称九连环——九个金属小球与小环串在一起组成复杂的结构方式,玩弄者必须想方设法把这九个小环解开,谁用的时间最短,谁就是胜利者。
  此后,玉连环慢慢演变,一部分被文人吸收,创造出一种类似玉连环环环相扣的声韵、节奏、文字表达形式,将《玉连环》定为了一种诗体、诗牌。
  读过文学史的人都知道,诗之所以被词代替,很大的原因是唱出来的。当民间人人能唱《玉连环》这种词牌的曲调以后,和尚道士们自然就会在他们日常斋会、法会、早课、晚祷之中用到它。
  现存的《大冶县志》有明确的记载,明代中后期是大冶地区佛教、道教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与明代的几任皇帝信仰佛法、崇尚道统有关。 
  和尚、道士为了使自己的法事、斋蘸活动受到更多的欢迎,除了大肆粉饰庙宇道观添置亮眼的法衣法器之外,肯定对每一次的法事、斋蘸活动进行精心的准备。用一个铁架子吊着几面铜锣,一个敲打,一个清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基本的斋蘸模式。一些富贵人家,为了体面,完全可以多多请人,二人的小组合随意拼凑就能够成多人大组合,演绎出规模宏大的法事活动。

记得邱发强最早挖掘玉连环的时候,寻的是玉连环的节奏,三面小锣敲出叮当—哐—,叮当—哐—的原始自然节奏,他为了演员能够边敲边唱边跳方便,就将吊在一边的三面小铜锣造成了玉如意模样。这个时候的玉连环,已经不是过去的玉连环了。过去的玉连环指的是一种曲调,唱词合着节奏演绎出各种喜、怒、哀、乐,三面铜锣不过是伴奏的辅助乐器而已。但今天的玉连环曲调已从过去的原始单纯的节奏演变了,变成了五字节奏、七字节奏。虽然变化环复多了,表现力强了,但百姓掌握节奏的难度增加了,只能听着好听,自己唱就难以出口了。
  鄂州玉连环在它的申报材料中说:清代咸丰年间,玉连环就在梁子湖、泽林、金牛、保安一带流行,过去它是民间法事、斋蘸活动的重要手段,慢慢过渡演变为一种民间曲艺,一些民间班社艺人甚至用玉连环为村人婚丧嫁娶、做屋贺寿、庙会玩灯等活动添助气氛。今天大冶朱家山头山北的茅岭下、桥柯村,仍然保留着比较完整的民间玉连环班社,他们的演艺活动一直没有停止。
  宋南唐保泰13年,南唐皇帝李煜“升青山场并析武邑三乡”为县,是为大冶县。这“武邑三乡”即包括时属武昌管辖的梁子湖广大地区、泽林全部地区一直到郭店、凤凰山一带。康熙22年、康熙12年《大冶县志》明明白白地在地舆图中注明,武邑三乡的具体位置。
  那时没有鄂州,只有武昌,后来有江夏,直到1956年才有鄂城县,梁子湖、泽林一带才划归鄂城管辖,1983年鄂城县升级为鄂州市。此段确凿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由鄂州市文体局申报的湖北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州玉连环是发源于古代大冶地区,流传于大冶、鄂州、鄂东南一带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
  可喜的是,近年来,大冶市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大冶玉连环这张民间文化名片被外地抢注带来的不利影响,由当年挖掘、整理、改编玉连环的关键人物黄小华领头谱曲、编导,多次组织大冶玉连环的演出活动,获得好评。2006年,大冶文化馆组织大冶玉连环表演队,以大冶地区婚嫁民俗节目参加“夕阳秀—中国第四届华夏中老年艺术大赛”获得大赛一等奖,并受到大赛组委会专家们一致好评。
  目前,大冶玉连环已获得黄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国家级、国际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一定会有这几个闪亮的名字:大冶玉连环。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14-8988885;19986228787 传真: 邮箱:www#vdaye.com
地址:大冶市两湖一园1栋2204室 邮编:435100
Copyright © 2004-2024 大冶一线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